孩子有羞耻心,家长应该怎么办?
摘要:
家长要善于与幼稚园合作,仔细体察幼儿羞耻心理的微妙变化,谨慎地触碰幼儿最敏感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方向,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羞耻心。
幼童在3岁以后,就开始认识到自己,需要别人来承认自己的个性。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因为他的笨拙或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而感到羞愧。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感是一种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言行的诱惑的精神力量。
父母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孩子羞愧心理的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心理因素。通常情况下,孩子在遇到下列情形时,羞愧心有明显的外向反应:
1.自己做错了事情,或者说错了话;
2.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批评;
3.申请加入某个组织或参加某项活动,但未得到批准;
4.发布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好孩子”名单。
此时家长要善于与幼稚园合作,仔细体察幼儿羞耻心理的微妙变化,谨慎地触碰幼儿最敏感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方向,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羞耻心,激发他们道歉、反悔的情感,抓住这种思想转变的机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理。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切不可挖苦、责骂、侮辱甚至体罚孩子,否则,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创伤,日久会磨灭他们的羞耻心。因为,小孩一旦失去了羞耻心,就会习以为常自己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导致不求上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