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人格障碍是怎么引起的?与父母有关系吗?
摘要:
个性健康是指每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和的情绪感受、适当的行为方式以及正常的社交和职业功能。
个性健康是指每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和的情绪感受、适当的行为方式以及正常的社交和职业功能。然而,青少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个性发展与环境因素,特别是家庭因素的关系,历来为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会所关注。学界把父母养育方式划分为:情感温暖型,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偏好型。
一、不同的父母会导致不同孩子的心理问题
1、温情型父母用语言和姿态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常常会称赞孩子,能够理解孩子的缺点,尊重孩子的意见,参与孩子的活动,并以孩子的成功为荣。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过度约束,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过度焦虑等等。
2、偏好型对孩子过于溺爱,宽容,偏爱。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儿童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密切关系,父母养育方式不当会引起儿童的人格偏离,是导致儿童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二、家长引起小孩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
家长的不良教养方式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如对孩子过分的惩罚、羞辱、刻薄和吝啬,很容易使孩子感到自卑、无助和不安全,害怕失败和挫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对环境产生敌意,易产生报复心理,使孩子成为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另外,家庭经济收入低、独生子女也是人格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总之,在我国独生子女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人格偏离的现状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预防青少年人格障碍,首先要倡导正确的育儿方式,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意识,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如果情况严重的,一定要去医院或者专业机构去寻求帮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